券商中國 2019-11-23 21:09:19
趁著全球最大礦機公司陷入宮斗劇中,11月21日,全球第二大礦機巨頭嘉楠科技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市場,股票代碼CAN。
考慮到在傳統礦機芯片業(yè)務上,嘉楠科技難以超越比特大陸,三大礦機巨頭一直都在謀求發(fā)展AI芯片,同時該領域對三大企業(yè)(比特大陸、嘉楠科技、億邦國際)而言是同一起跑線,因此AI業(yè)務可能將取代礦機業(yè)務,成為決定三家企業(yè)未來座次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股票投資者,并不愿意股票市場上的投資,過多牽扯到數字貨幣市場。如果買礦機巨頭的股票變成了買數字貨幣,或者過于依賴于數字貨幣市場波動,這可能是難以接受的。這或許也是嘉楠科技想發(fā)力AI芯片業(yè)務的另一考量。
嘉楠科技終于成為第一家IPO的礦機巨頭,這家總部位于杭州的公司,實際上在比特大陸的體量面前,還小得多,但嘉楠科技卻在關鍵時刻奪取了市場的注意力。
根據嘉楠科技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嘉楠科技實現了9.5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其中,Q3表現亮眼,營收、產能與出貨量均獲成倍增長。本次上市,嘉楠科技確定發(fā)行1000萬股ADS,每股定價9至11美元,募資金額9000萬至1.1億美元,較此前招股書披露的最多募資4億美元,金額縮水近八成。將主要用于高效能計算及AI芯片領域的研發(fā)。
股權層面,截至IPO前,嘉楠科技董事李佳軒持股16.2%,董事長兼CEO張楠賡持股16%,聯席董事長孔劍平持股12.1%,董事孫奇鋒持股5.8%。董事及管理層合計持股50.8%。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前,嘉楠科技曾嘗試通過“借殼”登陸A股,尋求新三板上市及港股上市,但均以失敗告終。從數據上顯示,嘉楠科技雖然今年第三季度業(yè)績表現不俗,但從前三季度的總體情況看,相比于2018年前三季度總收入24.3億元,嘉楠科技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下滑嚴重,降幅高達60.5%;凈利潤虧損了2.4億元,而在去年前三個季度,這家礦機巨頭還有1.5億的凈利潤,今年不僅分文未賺,虧損的數字還加倍奉還。
除了面臨比特大陸的行業(yè)對手的競爭壓力,業(yè)績虧損的原因可能還在于礦機芯片巨頭,太依賴數字貨幣的行情。
嘉楠科技解釋稱,2018年比特幣價格的下降導致礦機銷售量和平均售價大幅下降,由于比特幣價格在2019年第二季度才開始回升,而其業(yè)務總體上落后于比特幣價格的上漲。
從招股書的營收結構也可以看出,嘉楠科技雖然強調自己的AI芯片的定位,但實際上它至少現在都只是一家數字貨幣礦機企業(yè)。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構成可以看出,2017年,嘉楠科技礦機產品收入為13.03億元,AI產品收入為零;2018年嘉楠科技礦機產品收入為26.99億元,AI產品僅為30萬元;2019年前三季度,嘉楠科技礦機產品收入為9.45億元,AI產品為140萬元。
對數字貨幣礦機業(yè)務的依賴,實際就等于依賴數字貨幣的價格走勢,數字貨幣的走勢又受到許多政策的影響。
今年以來,關于強力整頓數字貨幣的各種政策不斷出爐,數字貨幣市場面臨極大的市場壓力,到今年年初到年底,這種政策幾乎每個月都有相關的表示,整頓的動作一直都沒有停下來。
比如在嘉楠科技的礦機業(yè)務上,由于礦機的高能耗,用電量極高,挖礦也受到了政策的管制,11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qū)工業(yè)和信息化廳發(fā)布關于對虛擬貨幣“挖礦”企業(yè)清理整頓情況聯合檢查的通知,通知稱,按照《內蒙古自治區(qū)工業(yè)和信息化廳發(fā)改委公安廳地方金融監(jiān)督管理局大數據發(fā)展管理局關于檢查清理整頓虛擬貨幣“挖礦”企業(yè)的通知》,自治區(qū)聯合檢查組赴部分盟市,對虛擬貨幣“挖礦”企業(yè)清理整頓情況進行聯合檢查。
也正因為嘉楠科技太依賴于數字貨幣礦機業(yè)務,其描繪的AI芯片業(yè)務至少就目前的營收結構看,仍然還處于講故事的階段,市場這種既期待又懷疑的糾結心態(tài),也反映在嘉楠科技的股價上。
實際上市場對此類企業(yè)的估值一直處于爭議當中,按照數字貨幣金融公司估值,抑或按照科技股芯片股進行估值?這給市場帶來了一些爭議,但從11月22日的市場看,嘉楠科技上市首日的開盤后股價瞬間達到12.60美元,較發(fā)行價9美元狂漲了40%,但隨即開始面臨拋盤壓力,股價迅速回落,最終嘉楠科技的首日表現未能出彩,當日股價就跌破9美元發(fā)行價,暗示了市場對其前景保持了某些謹慎。
嘉楠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時,全球最大的礦機芯片巨頭比特大陸,還繼續(xù)掙扎在創(chuàng)始人反目為仇的宮斗劇新聞中。
不過,比特大陸的體量比嘉楠科技大的太多,比特大陸擁有全球礦機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頂峰之際擁有超過3000名員工。雖然因為數字貨幣市場的行情低迷,影響到了礦機業(yè)務,導致公司大規(guī)模裁員,但比特大陸也擁有接近1700名員工。
能夠養(yǎng)這么多人,是因為比特大陸的確擁有強勁的盈利和現金流。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從收入角度看,比特大陸2017年的總收入為25.18億美元,較2016年的2.78億美元增長806.95%。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的營收分別為25.17億美元、28.45億美元;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的凈利潤分別為7.01億美元、7.42億美元,也就是說,在行情最好的時候,比特大陸一年的凈利潤差不多50億人民幣。
但這種說虧就虧,把業(yè)績綁定于數字貨幣資產上的企業(yè),對許多未曾嘗試幣圈投資的傳統投資者而言,可能將無法接受此類企業(yè)的估值方式或價值觀,也就是說,如果嘉楠科技、比特大陸不能改變其依賴于數字貨幣市場的業(yè)務模式,可能也沒有辦法吸引足夠多的投資者。
因為,許多股票投資者,并不愿意將其在股票市場上的投資,過多的與數字貨幣市場進行嫁接,如果買礦機巨頭的股票變成了買數字貨幣,或者依賴于數字貨幣市場,可能是不被接受的。
但是即便這么大的體量,行情差的時候,業(yè)績說虧就虧,凸顯了礦機芯片業(yè)務面臨的極大波動性和風險,這是三大礦機決定發(fā)展AI芯片的一個因素。
2018年上半年還能賺取幾十億人民幣凈利潤的比特大陸,到了去年下半年就立刻陷入業(yè)績寒冬, 2018年下半年,隨著市場的冷卻,礦機市場受到波及,極度依賴礦機業(yè)務的比特大陸第三季度虧損了7.4億美元。進入2019年后,情況也并未好轉,2019年第一季度,比特大陸又虧損了3.1億美元。
因此,當比特大陸、嘉楠科技以及億邦國際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后,當時正處于市場下跌階段。港交所或許也被礦機公司這種業(yè)績波動性驚到了,以至于最終遲遲不予批準上市。
一切都怪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性實在太大,從而影響了礦機業(yè)務的銷售。2019年1月23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達沃斯論壇上首次回應,礦機商不符合港交所“上市適應性”核心原則。
根據李小加當時的公開發(fā)言,他認為,三大礦機巨頭是傳統業(yè)務沒有業(yè)績的持續(xù)性,賺錢非常多是因為以前的數字貨幣市場沒有面臨嚴厲的監(jiān)管,后來監(jiān)管開始管了,那么通過礦機業(yè)務來上市,也許就很難賺錢了。
那么通過三大公司所描繪的AI芯片呢?在沒有業(yè)績貢獻的背景下,李小加顯然也不愿意相信。
不過,成功實現在美股納斯達克上市的嘉楠科技,在傳統主營業(yè)務上,與比特大陸完全是不同的兩個級別,但AI芯片對所有的礦機巨頭而言,都處于同一個起跑線。
有行業(yè)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嘉楠科技想要反超比特大陸,只能加碼AI芯片,在搶先上市后,其很大可能會真正發(fā)展AI芯片業(yè)務,在礦機業(yè)務上它沒有太多的可能性,比特大陸想做AI芯片的原因也在于此,它深知這個領域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但卻是礦機巨頭轉型下一階段競爭的核心。
根據媒體報道,嘉楠科技旗下AI芯片勘智K210已經實現在智能樓宇、智能家居、智能能耗和智能農林業(yè)的部署和應用。2019年3月,嘉楠啟動AI芯片商業(yè)化。據悉,截至2019年9月30日,嘉楠在半年內向AI產品開發(fā)人員交付了超過53,000件芯片和開發(fā)模組,出貨量在3個月內獲得2倍增長。同時,嘉楠已經與30多家AI算法公司合作,為終端消費者開發(fā)整體的AI解決方案。
例如,為了促進智能門鎖的應用,嘉楠將低成本、高性能的AI SoC與不同的算法結合在一起,并提供有條件的訪問服務。嘉楠通過每月進入的次數向客戶收費,而不是一次性購買硬件。
嘉楠科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嘉楠正以AI芯片為核心硬件,創(chuàng)建一個AI SaaS平臺,為終端客戶提供整合硬件、算法和軟件的整體人工智能服務,創(chuàng)建一個完整、開放的生態(tài)系統。根據不同的物聯網場景需求,AI SaaS平臺能夠為AI終端客戶提供AI芯片模型、算法、定制軟件和用戶界面的優(yōu)化組合。
通過AI SaaS平臺,嘉楠也希望能夠長期提供數據分析。該策略的實施將簡化AI解決方案的開發(fā)流程,確保為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并為其未來提供的SaaS服務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收入流。招股書顯示,目前嘉楠正在開發(fā)第二代28nm AI芯片。與前一代產品相比,新型芯片面向5G場景研發(fā),并大幅提升算力與能效,將用于智能零售、智能駕駛等新場景的探索。第二代芯片的量產有望在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
此外,該公司還計劃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第三代12nm AI芯片,預計將適用于邊緣和云計算。
券商中國記者 許諾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