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īng)濟新聞 2025-09-13 18:56:26
今日(9月13日)上午,菊樂品牌創(chuàng)始人童恩文的悼念會在成都市殯儀館的銀杏廳舉行,前來悼念的人不少。9月6日,童恩文去世,享年78歲。他熱愛生活、愛好廣泛?!巴偸且晃徽?、善良、聰慧、包容的人。他是我的領(lǐng)導,更像我的兄長?!边@是童恩文給員工留下的印象。童恩文不認為自己是“人上人”,也不想做“人上人”,只想平平安安自由自在過一輩子。
每經(jīng)記者|胥帥 每經(jīng)編輯|張海妮
今日(9月13日)上午,成都市殯儀館的銀杏廳,四川人家喻戶曉的“菊樂”品牌創(chuàng)始人童恩文的悼念會在這里舉行。
前來悼念的人太多,殯儀館內(nèi)部停車場的車位已不夠用,很多人無奈地將車停在路邊。遇到想買花悼念的人,門口花攤老板問一句:“是不是來悼念童老的?”
悼念環(huán)節(jié)悲傷彌漫,有人老淚縱橫。
追悼會上播放著童恩文生前的影像片段。他是一個熱愛生活、愛好廣泛的人,既會彈吉他,又會攝影;既愛旅游,也愛寫作。
在一位72歲的菊樂股份(874569.NQ)退休員工眼中,童恩文正直、善良、聰慧、包容。而童恩文眼中的自己是一個經(jīng)歷了許多磨煉、挫折,但仍不斷努力的誠實的人。吐槽飲食業(yè)浮躁、樓盤取洋名以及從麻將桌上看人品等回憶,都能讓人看到一個更真實的童恩文。
9月6日下午,菊樂股份創(chuàng)始人童恩文去世,享年78歲。一周之后的9月13日,童恩文的悼念會舉行。
人有兩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學上的死亡,第二次是被社會遺忘。
因為被懷念,所以在他故去后,很多人前來悼念。長隊排到了銀杏廳外。悼念儀式于9時開始,啜泣聲不斷,有老人哭成淚人。
悼念會上播放著他生前的影像:他養(yǎng)過很多狗,包括比熊犬,扛著“長槍短炮”攝影,背著插電的木吉他彈唱??
一位72歲的菊樂股份退休員工向記者表示,童恩文生前特別喜歡攝影和寫作,他拍攝的花鳥和動物照片都很美,隨筆散文也寫得好。“我現(xiàn)在還保留了三本。”童恩文的攝影作品和文章經(jīng)常發(fā)表在《菊樂之聲》——這是他創(chuàng)辦的內(nèi)部雙月刊。
更讓這位退休員工以及更多人印象深刻的是童恩文在2016年所著的《青羊?qū)m到浣花溪》,“寫了很多他個人和企業(yè)的成長史,我是從頭看到尾,寫得很感人”。
“童總是一位正直、善良、聰慧、包容的人。他是我的領(lǐng)導,更像我的兄長。”這是童恩文給員工留下的印象。
他怎么評價自己呢?
在《青羊?qū)m到浣花溪》一書中,他拒絕找名人作序,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凡夫俗子,水平有限,文章也是平鋪直敘,何必拉大旗做虎皮。童恩文眼中的自己是一位經(jīng)歷了許多磨煉、挫折,但仍不斷努力的誠實的人。
童恩文不認為自己是“人上人”,也不想做“人上人”,只想平平安安自由自在過一輩子。他還改了一句名言:“吃得苦中苦,方為做事人。”
磨煉和挫折有很多,沒有機會上大學讓童恩文非常遺憾。
童恩文出身書香門第,兄弟姐妹都讀了名牌大學,只有他是高中生。不過他也不是普通高中生,而是畢業(yè)于成都名校樹德中學的高中生。
他認為吃苦不是一件壞事,擔心現(xiàn)在年輕人以獨生子女居多,一生下來沒吃過苦頭,什么事都順著,以后怎么面對這個競爭的社會。但他也希望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希望大家事業(yè)有成。
童恩文的父親童凱是中國第一代學習無線電工程的留美學生,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童凱曾在湖南的楚怡小學讀書,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正是其老師。1949年,另一位中共一大代表李達就任湖南大學校長,提拔他為湖南大學工學院院長。之后,童凱又在成都組建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xiàn)電子科技大學)。建校初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首任院長兼黨委書記吳立人委托童凱負責籌建新院圖書館,任命他為圖書館館長兼無線電系的系主任。吳立人當時稱贊他:“是了不起的,放棄了繁華大都市優(yōu)越的生活和比成都高的工資待遇,舉家搬遷來成電參加建設(shè),奉獻學識。”
童恩文的兄長童恩正是中國知名的科幻小說家,其創(chuàng)作了《珊瑚島上的死光》。童恩正還是四川大學知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對地質(zhì)、歷史等頗有研究。已故的歷史學家許倬云曾寫了一本《經(jīng)緯華夏》,書中特別感謝童恩正,評價其絕頂聰明,見多識廣。許倬云在與他討論“絲綢之路”的通道時,感嘆他體會到“益友”的“多聞”,在人生之中是如何難得的際遇。
“他拍攝的熊貓和其他動物的照片也很精美。”上述退休員工表示,狗和其他動物構(gòu)成童恩文生活的一大樂趣。
童恩文提到寵物愛好者每天聚在一起遛狗的場景,將其形容為“狗友會”。他還記住了很多狗的英文名字,有Peter(彼得)、Jack(杰克)等。他的狗狗也有個洋名,叫Boby(波比),在狗友圈中小有名氣。到2016年,童恩文養(yǎng)過3條狗,第一條狗叫“波比”,第二條狗叫“波波”,第三條狗叫“波兒”,他把這些狗歸為“波”字輩。
不過,童恩文對狗起英文名字的敘述是來自對一些樓盤的吐槽——中國人用中國材料修在中國土地上,但樓盤名字是洋名。例如,九眼橋錦江旁的“萊茵河畔”,南郊牧馬山旁的“維也納森林”,還有朋友開發(fā)的樓盤“華府世家”,其英文翻譯是Washington House(華盛頓宮)。至于其他的“曼哈頓”“西雅圖”“夏威夷”“加州”“溫哥華”“巴黎陽光”“羅馬”等,他形容走一趟樓盤就環(huán)游了世界。
童恩文也是一個吃貨,韓包子、賴湯圓、鐘水餃、張涼粉、張鴨子、銅井巷素面、油茶、怪味兔丁、怪味胡豆、鮮花餅、肥腸粉、酸辣粉??他說了這么多,感覺“口水都要出來了”。不過,他最喜歡吃的還是蛋烘糕。
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興盛,當時一些飲食業(yè)的現(xiàn)象也讓他吐槽不已。例如,有一次他帶員工吃鰱魚,服務(wù)員態(tài)度不好,拿一把筷子往桌上一扔:“說嘛。吃啥子?”童恩文感覺這哪里像上館子,簡直成了要飯的。
他感嘆,飲食業(yè)也患上了浮躁的毛病,大致差不多就行,不像以前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悼念影像中有他炒肉的片段,他喜歡回鍋肉、麻婆豆腐,要往里面放豆瓣醬。他也說原材料的質(zhì)量不行,買的豆瓣醬大多難吃,還特別咸。因為制造商為了利潤,拼命加鹽,重量大了。“鹽才多少錢一斤啊?!”
童恩文喜歡到處旅游,去過大同的應縣木塔、懸空寺,新疆吐魯番的交河故城,庫車的胡楊林,知曉胡楊樹的“三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走過很多地方,他還是熱愛成都,熱愛成都的歷史、文化、底蘊、風貌??他形容這座城市的獨一無二,沒有另一個城市會這樣,用不著一定要加上一個五彩光環(huán)。
童恩文用散文一樣的語句形容成都的春夏秋冬:春天,百鳥齊鳴,油菜花布滿田野;夏天,蟬子鳴叫得你煩,街上飄來一陣陣黃桷蘭的清香;秋天,郊外的田野,一群群的鴨子由農(nóng)夫從鄉(xiāng)下趕到成都,吃著收割過的稻田里落下的稻粒;冬天,難得太陽出來,大街小巷、公園草地,人們泡一碗花茶,享受著冬日的陽光。
這方水土養(yǎng)育了童恩文所喜愛的成都人。在童恩文眼中,成都人不如北京人那般傲視天下,不如上海人精明,不如江浙人會做生意,不如重慶人耿直,不如湖南人火爆,不如山西人節(jié)約,不如東北人豪爽,甚至有些成都人還有那么點小市民氣和自以為是的小聰明。
他要為“成都人貪圖享受,懶懶散散”的誤解辯駁,成都人只是會享受生活,不過分追求財富而犧牲自己的生活情趣。成都人的勤勞、善良、幽默以及包容大度讓童恩文深深地熱愛成都這片熱土,這個集古代文明與現(xiàn)代氣息為一體的城市。
當然,他也愛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比如打麻將。這讓童恩文逐漸掌握了“牌品看人品”的精髓——出牌的快慢,做牌局的方式,輸贏時的表現(xiàn),對牌友的態(tài)度,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為人。如果作弊、偷看、賴賬,那便是道德問題。他曾提及一個故事:認識一個業(yè)務(wù)上曾經(jīng)合作過的人,有一次打牌發(fā)現(xiàn)他作弊,后來在合作中他果然表現(xiàn)出種種劣行,從此與此人絕交。
在人生的終章里,祖籍湖南的童恩文在他熱愛的土地上與大家告別。他稱所熱愛的成都“永遠是一個偉大的城市,一個成功之都”。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jīng)記者 胥帥 攝
如需轉(zhuǎn)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guān)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