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14 19:41:46
新版征信系統(tǒng)距離正式上線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每經編輯|何小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征信現在逐漸應用到了社會領域,很多女孩找男朋友,未來的岳母說你得把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報告拿來給我看看。”今年3月10日,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說道。
確實,征信在當代的經濟生活中越來越重要,而個人信用報告記錄了個人借債還錢信息、非金融負債信息、欠稅信息和行政執(zhí)法信息等公共信息,已經成為個人信用行為的“經濟身份證”。目前,征信系統(tǒng)累計收錄9.9億自然人、2591萬戶企業(yè)和其他組織的有關信息,個人和企業(yè)信用報告日均查詢量分別達550萬次和30萬次。
6月14日,適逢人民銀行組織開展全國第12個“6.14信用記錄關愛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日舉行了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在會上介紹了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tǒng)建設情況。
朱鶴新在會上表示,要持續(xù)加大征信宣傳教育力度,人民銀行積極開展征信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升公眾對征信的了解程度,不輕信征信洗白、不良信息鏟單等網絡騙局,懂得利用各種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創(chuàng)業(yè)者借錢創(chuàng)業(yè)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如果因為經營失敗,其負債的信息進了征信系統(tǒng),當有新的機會需要再借錢時,很多人擔心是不是借不到錢了?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表示,征信系統(tǒng)是放貸機構決策的重要參考因素,但不是唯一依據。
“從政策來講,并不是你有了借錢不還的記錄,就會要求放貸機構、銀行不給貸款。”萬存知解釋,貸款與否,銀行、放貸機構除了根據征信記錄,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了解你。不同銀行風險偏好也不一樣,有的可能會覺得雖然客戶有風險,但我和他有良好溝通,將來或許有更高收益。
“因此,在有不良記錄的情況下要獲得新的發(fā)展機會,當事人和相關的貸款申請人要和銀行保持良好溝通。”萬存知建議,創(chuàng)業(yè)失敗負債要認賬,并采取積極的措施。有的人想通過違法渠道,刪除負面信息,這種僥幸心理是不對的,而且也行不通。
資料圖,圖片來源:攝圖網
有人說,新版征信報告還款記錄將從2年延長到5年,這意味著呆賬、逾期等不良記錄被保留5年之久,這會對你的買房貸款以及其他信貸行為造成很大的影響。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表示,對于負面信息,按照《征信業(yè)管理條例》的要求,在信用報告中自始自終都是保存五年。
央行4月22日就征信系統(tǒng)建設相關問題答記者問時也回應:新版?zhèn)€人信用報告設計展示“5年還款記錄”(包括還款狀態(tài)、逾期金額),現行個人信用報告也展示了5年的還款記錄,只是展示方式略有差異。
據人民日報消息,目前的個人信用報告展示的是2年的正常還款記錄和5年的逾期還款記錄,升級后的信用報告將正常還款記錄時間從2年延長到5年,與逾期還款記錄保存期限相同。
外籍居民是否納入征信統(tǒng)計?
一個外籍居民,如果在中國居住,是否也會納入到征信范圍內?
王曉蕾稱,目前只要在中國大陸境內,向中國大陸境內的放貸機構借款的話,包括企業(yè)和個人,無論內資還是外資,都會納入到征信系統(tǒng)中。
“但國和國之間法律體系不一樣,保護的機制也不一樣,個人信息既涉及到隱私,也涉及到個人財產,信息要跨境流動,到底和哪個國家合作?怎么跨境?國和國之間相關監(jiān)管當局需要根據法律簽訂相關的監(jiān)管備忘錄和協(xié)議。”萬存知說。
“在這個基礎上,相關的征信機構也要簽訂商業(yè)合作,同時在保證信息安全、保護信息主體權益方面做一些制度安排。”萬存知強調。
資料圖,圖片來源:攝圖網
“500元幫你修復征信報告,消除征信污點,還你征信記錄清白,從此房貸、車貸、各種貸不再因征信被卡……”
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打著修復征信幌子的騙局。朱鶴新提醒公眾不輕信征信洗白、不良信息鏟單等網絡騙局,懂得利用各種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那么,當我們的信用出現問題,可執(zhí)行的修復方式有哪些呢?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提供了幾種可借鑒的方式。
第一,自動修復。《征信業(yè)管理條例》規(guī)定“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guī)定》則規(guī)定“納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的期限為二年”。
簡單來講就是,5年前的逾期記錄,征信報告不予體現。只要歸還了欠款,逾期記錄到期刪除。
這點對于那些有欠款未還的人群具有警示價值,逾期的信用記錄并不會伴隨你終生,但若是欠款未還,將持續(xù)體現在征信中。金錢的得失僅是一時,信用的伴隨才是一生。
資料圖,圖片來源:攝圖網
第二,異議申請。即對于征信報告中非本人發(fā)生的信息予以申訴,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提供了申訴的入口和流程,有異議的應及時申訴處理。
第三,自主解釋。即“本人聲明”,當出現某些必要情況,信用主體需進一步說明特殊情況時,可以提交“本人聲明”。本人聲明中對非主觀惡意違約等的相關解釋有助于爭取金融機構的理解,為建立新的良好信用記錄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因此本人聲明的內容對于青年修復個人信用具有積極意義。目前,該種方式并不常見,僅在部分城市的地方性法規(guī)中有規(guī)定,也缺乏可執(zhí)行的路徑。
第四,參與公益性質的服務。一些省市嘗試為信息主體提供通過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來修復個人不良信息的方式。如江蘇省宿遷市的有關規(guī)定,“經認定,當年參與志愿服務滿50小時的普通志愿者,對因拖欠水電費產生的不良記錄予以修復”,但該種修復方式仍舊極少,通過社會公益修復的個人不良信息也僅限公共事業(yè)繳費、違規(guī)等公共信用信息領域,不包括信貸逾期等核心的金融領域不良信息。
關于個人信用報告,你了解多少?你的信用水平怎么樣?這份屬于你的“經濟身份證”,有不良記錄將可能影響信用卡辦理、買房貸款!以下是個人信用記錄維護攻略。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APP(記者:邊萬莉)、中國新聞網、蘇寧財富資訊、人民日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