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2-17 08:45:47
⊙記者李丹丹○編輯孫忠
2003年12月16日至今,中央匯金走過十年風雨?;厥走@十年,匯金作為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動者和實踐者,積極參與了多家國有金融機構的市場化改革,成績斐然。
與此同時,以匯金為代表的國有資本,在重點金融機構中持股比例過高的現狀,也是留給未來的一個難題。
巧合的是,就在匯金成立十周年當日,四大行發(fā)布公告,稱接到匯金通知,自今年6月13日至12月12日的新一輪增持計劃已經實施完畢。增持期間,匯金累計增持四大行約5.7億股。匯金并沒有宣布下一輪增持計劃。
“匯金模式”如何延續(xù)?
從歷史看,匯金是國有金融機構改革的重要推動力。2003年12月,央行牽頭設立匯金公司,由其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國家外匯儲備向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注資,并行使國有資本出資人代表職責。
十年間,匯金積極參與金融機構改革、重組和綜合治理,并推動四大行等機構實現境內外公開發(fā)行上市,在國有金融機構改革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匯金披露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匯金公司控參股金融機構由2003年的2家發(fā)展到20家;資產總額68萬億元,資產規(guī)模約占全國金融業(yè)資產總規(guī)模的一半。
匯金董事長丁學東昨日在匯金成立十周年座談會上表示,匯金以管資本為主,以出資額為限,通過公司治理渠道履行職責,實現了市場化管理方式與國有金融資產管理的有效結合。
不久前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jiān)管。同時,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梢哉f,在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金融市場體系的雙重要求下,“匯金模式”大有可為。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也指出,從路徑看,匯金公司在深化金融改革中應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而“匯金模式”的延續(xù)亦面臨挑戰(zhàn)。央行副行長劉士余撰文指出,匯金公司當前仍面臨諸多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的矛盾和挑戰(zhàn),亟須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和要求,繼續(xù)深入探索。
丁學東也坦陳,匯金目前仍然面臨著諸如國有金融資產缺乏統一戰(zhàn)略規(guī)劃和資本預算制度,國有金融資產管理目標仍不夠清晰、動態(tài)運營和優(yōu)化配置不足等體制機制性矛盾。
會否降低對金融機構持股比例?
目前,市場爭議比較大的,是匯金在國有大型金融機構中的持股比重。以中行為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匯金持有中行A股的比重高達67.77%。
下一步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過程中,會否逐步降低以匯金為代表的國有資本在金融機構中的持股比重?
劉士余在文章中強調,匯金公司在探討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過程中,需注重動態(tài)優(yōu)化股權結構,保持國有資本的合理規(guī)模和行業(yè)結構,進一步加大與其他各類資本的協同力度。
無獨有偶,吳曉靈也提出,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精神,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國家對重點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由絕對控股轉變?yōu)橄鄬毓?,將國有金融機構分紅等財務資源更多地惠利于民生。
對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首先必須要保證一個前提,即匯金在國有金融機構治理結構中的重要作用,這要求其股權的持有必須要保持一個界限,并保證國有控股。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談優(yōu)化股權結構。
曾剛還提醒,若匯金降低對金融機構的持股比重,其退出的資金的投資方向有待探討,“是上繳國庫還是做其他投資?從目前的環(huán)境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來說,投資大型金融機構是不錯的選擇,一則投資標的規(guī)模較大,二則風險邊界有保障,三則收益較好,我看不到更好的替代選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